亚太经合组织CEO调研中国报告

2017-11-30


中国的全球贸易优势

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CEO调研发现,46%的受访亚太经合组织高管认为中国大陆是增加跨境投资的第二受欢迎选项。日前,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计划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对外贸易、降低外资企业的准入壁垒、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利和权益,以及一视同仁对待在中国注册的企业,这使得在中国投资的计划更加切实可行。

中国对全球贸易的热情有目共睹。中国与欧盟于2013年11月启动了投资协议谈判,此外中国正在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努力构建16个亚洲经济体(包括10个东盟经济体以及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度在内的其他六个亚太经济体)统一市场的新自由贸易协定。

上述事实也很好地契合了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所作的声明:促进海外合作和中国对外投资,推动更多中国设备、技术、标准与服务应用于国际市场,以及帮助中国制造业品牌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涌现出更多出口及固定资产投资机遇,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的作用将会愈发凸显。“一带一路”沿线将经过11个亚太经合组织国家,该愿景实现后,更宽松的市场准入和更紧密的联系将改变区域内商业规则。



中国企业重振信心

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CEO调研发现,39%的中国高管对其公司未来12个月的收入增长前景“非常有信心”。今年(2017年)表示“非常有信心”的中国高管比例较过去几年有了大幅增长(2016年该比例为24%,2015年该比例为25%)。就整个亚太经合组织而言,2017年受访的高管中有37%表示他们对其企业未来12个月的收入增长前景“非常有信心”。

为了推动企业的增长战略,81%的中国高管对于推出新产品与服务或进入新行业“有信心或更有信心”,74%的中国高管对于扩大亚太地区经营规模有信心,67%的中国高管对确保获得能在全球层面发挥作用的人才和技能有信心。

为了利用新的机遇,57%的中国高管考虑在国内现有市场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并作为其组织未来三年采取的首要战略;42%把在中国建立品牌作为其首要战略;41%的中国高管考虑在中国的行政区域内扩张、为不同终端市场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并将投资转向能够创造新的收入流和新的商业模式的技术领域。此外,50%的受访中国高管考虑将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作为增长战略。在考虑建立战略合作/合资企业时,中国高管最看中的是产品/服务质量和价格,其次是管理人才和透明的治理和运作。

受壁垒影响的区域内贸易增长

中国企业的全球投资意向在未来12个月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亚太经济体在这一轮新投资中占有重要份额。2017年受访中国高管中有55%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全球投资,70%的中国高管都希望在未来一年将这一轮新投资投放到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中。

为了推动其海外增长目标,72%的受访中国高管(亚太经合组织的高管比例为71%)表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或“一定程度上”更多地依靠商业伙伴关系/合资企业确保在海外市场的增长;65%的中国高管(亚太经合组织为 68%)表示在“很大程度上”或“一定程度上”在国内进行了更多的增值活动(例如研发)以确保海外市场的增长。

面对全球贸易环境中出现的障碍,33%的中国高管预期未来一年内雇用外籍员工的壁垒会增加,而过去12个月中,有24%的高管察觉到这种障碍的存在。中国高管提到的其他挑战还包括,移动数据壁垒的增加,跨国提供或接受服务的障碍的增加和跨国投资壁垒的增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11个成员国在越南岘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正式达成框架协议,细节已经敲定,预计不久这11个经济体有可能降低其贸易壁垒。同样地,由中国牵头领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16个成员国有可能在未来宣布扩大市场准入。

工作场所的数字化转型

经过一年时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10的排名从2016年的25位上升到2017年的22位,中国作为全球技术和创新强国的崛起趋势显而易见。中国是首个能进入前25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同时,2017年香港的排名是第16位。11 这是中国所乐于获得的认可,因为这使得中国摆脱了“山寨”的形象,转而在支付、无人机制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创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CEO调研显示,未来三年内,中国高管“在组织内部实现某些职能自动化”的比例将从目前的64%上升到83%。显而易见的是,新兴技术正在影响劳动力,因为一些就业岗位已经被取代,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企业高管也在探索新的员工架构。约51%的中国高管预期将在三年内转型,目前持有该观点的高管比例为31%。
 
愿意在未来三年内投资劳动力培训的高管比例有所增长,且中国的比例高于亚太经合组织。例如,愿意投入大规模劳动力培训,学习数据使用的中国企业高管人数比例目前为34%,未来三年将上升至62%。 在中国,55%的高管认为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支持员工持续学习,是帮助员工适应更深入的自动化和工作再平衡时代的最有效方式。

来源:香港金管局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与交流,如果侵犯到作者的合法权利,请告知我们删除。